『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宋英面不改色,好似没看见她的怀疑,从一堆东西的下面,郑重地取出一个四四方方的红漆木盒,上面还有刻有花纹。
“乖乖,这盒子好生精巧!”梅花婶忍不住赞道,用手摸了摸,又问:“这是什么木料做的,感觉比我陪嫁的床用料都好。”
“不知道,回头我问问我师父,她肯定知道。”
看见这个木盒,梅花婶不由更加好奇里面的重阳糕究竟什么样。
随着木盒打开,四块形状各异的糕点映入眼帘,有梅花形状的、蝴蝶形状的、云朵形状的,还有小鸟形状的!
“哎哟,一盒整这么多形状,有这功夫能做出多少糕点来。”梅花婶被丰富花纹形状惊住,“这大户人家就是瞎讲究,什么形状的都是吃,费那劲儿做什么。”
宋英回道:“富贵人家又不像我们忙得脚不沾地,有的是时间去雕琢一盘糕点。
而且,这也不费事,模具都是早早就备好了的,分配的人手又足,一人负责一种形状的,很快就弄好了。
有些菜,那才是真正的费事,只有专门的厨子会,提前几天就在料理,旁人一点忙都帮不上。”
“几天?吃个饭可真费劲。”梅花婶还是不能理解,她再次把目光投向木盒里的重阳糕,皱着眉道:“这么大个盒子,就放四块啊?”
宋英快速眨了眨眼睛,一点不心虚地道:“五块,本来中间还有一块的,我吃了。”
“那也很少啊,这中间的间隙,再放三四块都放得下。”顿了下,她又道:“这糕点不是可以摞起来么,就五块,用这么大个盒子装,多浪费呀。”
“没办法,富人家里讲究。”宋英回了一句,再次道:“我得先回去,婶子你先忙。”
梅花婶觉得有些没看够,见她这么着急,就好意思再留她,道:“行,你赶紧回去,给你奶奶好好赔个不是。
这么金贵的糕点,祭祖的时候带去,给你家先人们也尝尝。”
“好嘞!”宋英收起木盒,背起背篓,向村子走去。
今儿的村口没有人,她也不急,走到村长家时,老远就冲坐在屋檐下的钱氏打招呼。
“钱奶奶,晒太阳呢。”
钱氏眼神不好,等到宋英走到近前才认出来,惊讶得不行,“你奶奶说你在申府做短工,怎么回来了?”
“这不重阳节嘛,回来看望我奶奶。”宋英一边说着,一边走到屋檐边,将背篓放下来,一副太累了要歇一歇的样子。
钱氏哪能让她坐在自家门口的地上,赶紧喊屋里的眉月姐妹搬来椅子,宋英笑眯眯道谢后,就与钱氏说起话来。
一刻钟后,展示完申府‘御厨’做的金贵重阳糕,炫耀完自己的衣裳珠花与师父,表完自己对李氏的孝心后,宋英心满意足地走向下一户人家。
就这样,她一路走,逢人就热情地打招呼,从自己漂亮的新衣裳说到申府,给他们展示重阳糕,顺便让人看看她背篓里给家里买的肉、豆腐等吃食。
一路招摇,等到宋二叔家时,全村大部分都知道宋英回来,不是在申府做短工,而是给大夫做药童。
那大夫出手阔绰,很舍得给宋英花钱,宋英这孩子孝顺得很,自己过得好,也没忘了李氏。得了御厨做的糕点,就赶紧给李氏带回来了。
于是,很多人都对宋英改观,说她本质还是很乖的,上回是在气头上,话赶话说到了。这孩子又好面子,不肯当众认错。
况且,小孩子嘛,就图个漂亮的衣裳与好吃的,以前的日子过得实在是太苦,才会不懂事地埋怨李氏偏心。
从地里干活回来的李氏,听说宋英带了御厨做的糕点回来孝敬她,还是很高兴的,但对村民说,宋英本质是孝顺的,上回只是气头上,吃了太多苦的话,就很不爱听了。
这些话的意思,不还是在说他们老宋家苛待孙女么。
她黑着脸回家,远远就看见宋英穿着一身崭新的绿裙子,站在门外跟隔壁的周氏说着话。
周氏的站立的位置正好对着道路,她首先发现了李氏,笑着道:“宋英,你奶奶回来了,快过去接一接。”
宋英扭头,看见李氏背着满满一背篓小蓬草,肩上还扛着两把锄头,后面并不见杨氏的身影。
很快她就想到,这个时间点,杨氏应该是去接宋元了。
以前她在家时,给鸭子割草是她的活,接宋元也是她的活,杨氏空出来,干活回来时,李氏连锄头都不用自己扛。
而这个点才回来,不用想,肯定是杨氏接送宋元耽误了时间,李氏不得不多做一些。
她压下心中的冷笑,快速跑了过去:“奶奶你怎么背这么多,压坏了怎么办?宋天也真是的,干什么去了,割个草还得您来,真是一点都不知道心疼您。”
宋二叔与杨氏是长辈,她一个小辈自然不好挑他们的错,宋元在上学,那就只能逮着宋天说了。
宋英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去接李氏手中的锄头,然后又去接李氏背上的背篓。
把背篓给了她,李氏拿过锄头,斜着眼睨了她一眼:“舍得回来了?你不是死活要留在申家为奴吗?”
“奶奶,我背着草,重着呢,先回去放下了再说。”现在的宋英,可一点不想让自己多受一点委屈。
李氏的脸色一下黑了,这个死女子说的都是什么话,好似她故意磨搓她似的。
隔壁院子里的周氏倒是没有多想,她附和着劝道:“是啊,李婶子,有什么话回去关上门好好说,都是一家人,说开了就好。”
李氏的脸色却并没有好转,周氏大大咧咧没有多想,不代表其他人不会,这事要是传出去,落在有心人耳中,那就是她这个做奶奶的,故意磨搓孙女。
她狠狠瞪了眼宋英,:“你给我进来!”
话落,三两步走到家门口,掏出钥匙打开了门。
宋英无所谓地耸耸肩,跟着进去,直接走到鸭棚前把背篓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