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顶级杀手到八零:这个兵王我要了 > 第369章 多好的赛前切磋机会(改)

我的书架

第369章 多好的赛前切磋机会(改)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李家

“小姐回来了。”李英英一进门春杏在院中装着辣条,向灶房喊道。

李母忙走出来道:“才午时(11点),咋回来了?”

“县令去益州了,我没事就回家来了。”李英英笑着将李母额前乱了的头发抚了抚。

又扶着她坐下道:“春杏带回来的东西娘你见了吧?”早上从富春楼回来她就独身去了书房,周老板给的盒子和点心都让春杏先带回来了。

李母还未说话,李大俊端着一盘辣条,从灶房走出来道:“英子,那铺子我听说是周老板送的?”李大俊端着一大盘辣条说话还不带喘气,这都得益于他常年练武的好处。

“是他送的,不过现在是你的了,我送你做新婚礼物。”她笑着道。

李母在一旁忙说道:“英英,那铺子就当做你的嫁妆,你哥哥自己有力气,以后他的日子自己挣,你得给自己留点。”

“是啊,别给我,以后我会让家人都过上好日子的。”李大俊脸上兴奋的道。

“停,谁也别劝,我们是一家人自然所有的东西都是一起的,真等我有了亲事再说嫁妆的事吧,有钱我们就放一处,以后才有资本把买卖做大,赚大钱。”她对着李母和李大俊挑眉道。

也是因她的话有道理,李母和李大俊也不再说什么。

“娘,你们下去出去摆摊的时候我随你们去看看那铺子,若是方位不错干脆就直接做辣条的铺子,这样赚的钱更多。”他们出去摆摊这几天李英英还没出去看过。

李母点点头,正合她心意。

“叩、叩、叩。”

李家几人还在兴奋的计划着怎么开铺子,就听到门外极大声的敲门声,让人感觉敲门之人不太友好。

春杏跑过去开门,她刚入府不识吕婆子,看来人是个嬷嬷低身福了福问道:“不知这位嬷嬷有何事?”

吕嬷嬷不说话,她身后的小丫鬟道:“让李英英出来,我们大夫人传她。”

小丫鬟嗓门极大,院内的李家人都听到了这句话,李母正要起身走出来询问被李英英按住:“哥哥,你扶好阿娘,我去去就来。”说完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

李大俊走至李母旁,抚了抚她的肩膀。

李英英几步走到门口,见来人面色不善正眼都不给一个,她也自然不会热脸贴上去,冷声道:“前面带路。”

吕嬷嬷斜睨了李英英一眼,就傲然走到前面。

茯苓和那个小丫鬟站在原地不动,李英英知她们怕她不走,要跟在后面断后。

于是走到吕嬷嬷后面,面上看不出表情。

一路无话。

左拐右绕的近一盏茶功夫才到清澜院,一进院子门便被身后的小丫鬟关上了。

李英英也不惊随着吕嬷嬷走到正屋,正屋门口守着四个小丫鬟,加上身后的两个丫鬟一共六个丫鬟。

吕嬷嬷走到门口停下,冷声道:“候着。”便开了一条门缝进去了。

李英英就立在那里,让身边的几个丫鬟直直盯着看也面无反应,她要看看这大夫人想做什么。

屋内李沐熙正哄着大夫人吃一盏参汤,自从吕嬷嬷走了后大夫人脸色便不太好,李沐熙怕母亲急着伤了身,就命人拿着参汤来让母亲顺顺气。

大夫人自然是心里没底的,她嫁给老爷这么多年,也没见他对哪个女子这样过。

是喜爱还是这女子特殊?无论是哪一样,都不是什么好兆头,她的思绪发散之间,吕嬷嬷进来了。

吕嬷嬷走到近前,福了福道:“大夫人、二小姐,李英英已经在外面候着了。”

大夫人喝下女儿送过来的一勺参汤,擦了擦嘴角问道:“你唤她来时,她作何反应?”

“她并无什么反应,也没问大夫人找她来何事,是很顺从的跟着奴婢来的。”吕嬷嬷说道。

大夫人微皱眉,李沐熙看了看母亲的脸色,转而说道:“让她进来吧。”

“是。”吕嬷嬷躬身,往门口走去。

吕嬷嬷一开门就看到李英英清冷的立于廊下,她唤道:“大夫人现在见你。”

李英英闻声走进屋内,吕嬷嬷屏退左右,关了门也跟着进来。

大夫人此时已正身端坐,手执茶盏,拿着世家女眷的做派,待李英英走到近旁,她一个眼神都不给李英英。

反观李沐熙手执竹扇笑意柔和,是一副贵家小姐的端庄持重的样子,柔弱的外形眼中却是坚韧如丝的明朗。

李英英一个扫眼便将屋内之人都尽收眼底。

她直直看着贵妃榻上的大夫人,吕嬷嬷在她身后怒声大喝道:“见了大夫人和二小姐还不快快跪下行礼。”

“我已不是李府的奴婢,至多行一个平礼。”她清冷的声音与吕嬷嬷的大喝声形成鲜明的对比。

大夫人听了这话拿着茶盖的手一滞,她缓缓抬头看着李英英。

她就这么立在那里,满眼清明,眼里有种蔑视万物的淡然气质,一身清冷之感与周围的人和物那么格格不入,全然不像是奴仆出身的人。

大夫人眼底的吃惊险些没控制住,遂又低头喝了一口茶,掩饰自己的失态。

李沐熙也瞥见了母亲的眼神,她道:“既然爹都不要她行礼,见了我们也不必行礼。”

这句话像是对吕嬷嬷说,又像是对李英英说。

“你是李英英?”她看着李英英问道。

“是。”李英英也就这么惜字如金的回道。

弄的李沐熙接下来的话,不知怎么说出口了。

这边大夫人放下茶碗,沉声道:“李英英,你可知罪,作为女子肆意参政扰乱政务,你到底有何意图?”

李英英微微翘起唇角道:“律法说女子不能参政?”

大夫人被这话一问,讷讷的不知怎么接。

还不待她回答,李英英又道:“是县令自己让我参政的,因为我说会保他回京城站稳脚跟。”

这话锋转的太快,大夫人还没反应过来,嘴里却本能的惊呼“啊?”

要不是看到老爷对李英英的态度,她定觉得眼前这个长的还不错的女子是失心疯了!

李沐熙手里的竹扇也“啪”的掉下,吕嬷嬷急忙上前捡起道:“小姐,你是不是身体又不适了?”

“嗯。”她轻声应着,知吕嬷嬷是在为她的失态遮掩。

她又从透过吕嬷嬷看了眼李英英,回想她方才说的话,心里太多吃惊。

父亲这十几年的县令一直政绩平平,所以就这么在各地之间平调,但是父亲不是昏庸无能之人,这里面的问题她也想不通。

若是能回京,或许能有机会夺一夺那个位子,那原本就是父亲应得的。

心里暗暗想着,面上波澜不惊的问道:“你说这话有何凭据?”

“凭据?”李英英皱眉道:“你们莫不是失心疯了?”

大夫人惊!李沐熙惊!吕嬷嬷惊!

这女子怎么仪态这样好,嘴里说话这么粗鲁直白?

看着她们三脸吃惊,李英英带着些微的嗤笑又道:“我在无条件帮你们,你们却要我拿出凭据?”

她走到拿着竹扇掩在面上,手又捂着小嘴的李沐熙面前,两根手指直接搭在她的脉上:“我从一进门就看你是体虚,每到春分后是不是就呼吸急促、不能去树木花草茂密的地方,若是离花近就一直喘个不停?”

李沐熙睁着美眸不住的点头,她从小就这样,许多年鲜少出府,文人集会也去不得,还不能受累。

大夫人听着这话,握着帕子的手也紧了紧。

李英英又示意她伸出右手,再搭上两根手指,这次李英英没有说话,房内静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半晌她松手,道:“你既然是李正为的姐姐,我会将你治好,就当做前些日子他为奴为婢的情分吧。”

这话一出,大夫人极喜极怒两种情绪轮换交叠,喜的是女儿多年的恶疾能治,不愁日后相看人家嫁不出去了,她去了心头大病。

怒的是自己宝贝嫡子、李家唯一的男丁竟然被眼前的女子使唤,她从小培养的儿子是一身世家公子做派,风雅至极,竟然......

李沐熙定定看着李英英,问道:“能治好?”

李英英语气平淡的回道:“嗯,你还不是很严重。”

李沐熙喜极,她看了看母亲,见她正一脸极喜的样子,以为她也是为自己欣喜。

她直接把李英英后半句话忽略了。

正想着,李英英回来了,还带着一个人。

李母打眼一瞧,这不是小正吗,好几日不见甚是想念。

“小正也来了,快到花厅吃饭。”李母有些欣喜的道。

李正为笑嘻嘻的道:“好,李婶。”

李母又望向李英英问道:“英英,你带回来的烤鸭怎么吃了,一整只的吴婆子也不知道咋整。”

“我去看看。”李英英抬脚就往灶房去。

李正为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也去了灶房。

李母又坐回院中的石桌旁,同李大俊、桃红、陈婶闲聊。

李英英一到灶房就看到吴婆子对着两只烤鸭在发愁,她道:“吴婶,这个烤鸭要片着吃,将鸭肉同皮切成薄片,骨头用油炸也很香。”

至于为什么叫吴婶,李家本就奴仆出身,对于这几个奴仆他们很是善待,日常相处也没用做的那一套。

她出了灶房又吩咐春杏做五十个烙饼,要碗口大小、树叶一般薄厚。再让她切一些葱和黄瓜的细丝。

嘱咐好这一切,她也坐在石桌旁,这个石桌算是李家开会的地点了,现在一张桌子上坐着李英英、李母、陈婶、李大俊、桃红、李正为。

六张石凳被坐满了,再多一个也坐不下。

她看着一桌子的人,都不是外人,趁着吃饭前李正为还在的功夫,正好要说一件事。

她先是看向陈婶,又望了望桃红,淡声道:“陈婶,以后咱就是一家人了,我们也都不是外人了,我想给你们脱籍,你们可别怪我乱管事。”

此话一出,整张桌子的人如遇平地惊雷,全都震惊的看向李英英。

当然,李正为除外。

陈婶笑容满面、两眼放光的道:“这事好办吗?”她期待的目光过于炽热,连带着身旁的李母也跟着一起激动的不行,她仿佛忘了自己前些天被脱了籍时,也没这么激动呢。

桃红也是红着眼眶,双手紧紧握着陈婶的手,她了解英英,她能将此事说出来定是能办到,这可是解了自己的一大心病。

现在即将要定亲,自己是奴籍总觉得配不上大俊哥,心里这么想着偷偷看了一眼大俊哥,李大俊正咧着嘴傻呵呵的笑着。

李英英不接话,看向喝着茶的李正为。

众人也随着她的目光,齐刷刷的转头望着李正为,被这么盯着,李正为只觉得脊背发凉。

“咳咳。”他以手握拳佯装咳了几声,望向李英英道:“这事你去问问母亲就行了,从今天她对你的态度来看,只要你说她一定答应。”

李英英撇撇嘴,她就是不想去说来着,这么长时间以来,还没真正指派李少爷做过什么呢。

她做出一副就你去办的表情道:“你到底有没有用?”

“好好好,我去办。”李正为用我认栽的语气道。

李英英唇角一勾,扫了眼又蹲墙角抽烟的李父和陈叔,她总结道:“那就这样吧,给陈叔一家脱去奴籍,现在讲完了小事,我们来讲些正事。”

陈婶精神抖擞一瞬间仿佛年轻了好几岁,听了李英英后面的话又喝了口茶压压惊。这脱籍都是小事,还有什么事算大呢,以她的见识实在想不到了。

李母也喝了口茶,自家这闺女的心思她越来越摸不透了呀。

石桌上的众人眼光又重新聚焦到李英英的身上。

李英英清了清嗓子道:“现在我们两家都脱了籍,以后就是良民,你们想过以后要做什么吗?”

“是经商还是为农?”做官就不可能的了,她直接略过问都不用问。

这话一问,众人一噎。

是啊,李母想到脱了籍的这些日子,一家人弄辣条摊子,可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啊,她和大俊爹都是多年不出府的人,你要说以后有什么营生,她是想不到的。

陈婶就更不用说了。

李正为在一旁道:“县衙最近在招捕快,还有街道司也在招人,我可以举荐大俊哥过去。”

这话一出,李英英眼睛一亮,她对这个时代缺乏了解,竟然忘了会武的人可以自行报名官府的选拔。给

李母问道:“小正,若是大俊选上了,是不是以后就是又官职的人了?”

李正为点点头。

陈婶道:“这个好,大俊可以去考。”她的眼睛更加亮晶晶的了。

“那你给我写两封举荐信。”她要给陈威哥也留一封。

墙脚的李父和陈叔侃大山也侃的正起劲着嘞,看见石桌上几人围在那叽叽喳喳的,隔得远远的也听不清在说什么,只当他们就是在拉家常。

“叩、叩、叩。”

李母身后的文杏即刻跑过去开门,门是一打开是七八个丫鬟簇拥在门口。

打头的是吕嬷嬷,她捻着手帕带着满脸的笑容对文杏道:“奉大夫人和二小姐的命来送东西。”

文杏也福了福道:“请稍候,我要去请示我家主子。”

吕嬷嬷笑盈盈的点点头。

文杏半掩了门,就小跑到石桌旁如实回禀道:“夫人、小姐,是大夫人身旁的吕嬷嬷送东西来了。”

这就是文杏和春杏的不同,若是春杏就直接放人进来了。

李母有些疑惑的看向李英英,后者道:“让她们过来吧。”

“诶。”文杏又福了福才到大门口放人进来。

陈婶小声问道:“英英她娘,大夫人来送啥?”

李母木然的摇摇头。

两人话刚说话,吕嬷嬷就带着八个小丫鬟进来了,这些丫鬟手上都捧着盒子和托盘,上面不是珠宝就是锦缎。

八个丫鬟训练有素的在院中列成两排,吕嬷嬷上前道:“大夫人有一副红宝石的头面,觉得适合李娘子就差我赶紧送来了。

二小姐也感念李娘子,也带了些东西让一并送来,望李娘子收下。”说完又福了福。

跟上午的傲娇样子很是不同,现下和善了许多。

灶房的吴婆子、杨婆子、春杏,刚弄好烤鸭一出来就看到了这一幕。

“文杏、春杏、吴婆子、杨婆子,你们把东西收下。”有人主动送东西来,她不收作甚。

文杏几人将那些丫鬟手上的东西一一收下,又并列立于李母身后了。

吕婆子福了福道:“李娘子、少爷,奴先告退了。”

李正为挥了挥手,吕嬷嬷带着八个丫鬟又行至有素的出了李家。

李正为从李家出来,没有去自己的书房,而是来到了清澜院。

今日李县令去了益州,大夫人赵氏便和女儿在自己的小厨房简单吃了午饭,此时两人正在喝茶聊着李沐熙的方子,就见儿子走了进来。

“给母亲请安。”

“你午饭在李英英家吃的?”赵氏眼角带笑温和的看着儿子道。

“是,英英今日带了烤鸭回来便叫儿子去吃,正好吕嬷嬷去送东西,我就看到了母亲的那套红宝石头面。”李正为挨着李沐熙坐下,眼神清正的回望赵氏道。

“李英英要给你妹妹治病,这套头面虽是你外祖父当初送我的,可是今日送了她也不亏。”赵氏又喝了口茶, 那样子闲适的不行。

旁边的李沐熙柔声问道:“那你瞧着我送的东西了吗,她可喜欢?”自从今日见了李英英,她从心里莫名的喜欢李英英的性子。

“自是喜欢的,她将你送的东西放到她哥哥的聘礼里头去了。”李正为回道。

“那是今日匆忙,我让紫鸢随意从箱子你拿出来的东西,怎能算作聘礼,改日我再送些好的。”

“随你,她也不是个挑拣的。”李正为柔和的看着妹妹道。说完他又转头看向赵氏道:

“儿子本来要去读书,来母亲这里一是多日不曾请安,二是想求母亲一个事,也和英英有关系。”李正为也不多说,直接道明了来意。

李沐熙一听和李英英有关,也来了精神。

“请安事小,你读书为重。什么事你说来看看。”在赵氏的心里,儿子读书比什么都重要,虽说那套头面是看在她医治李沐熙的份上送的,但是实际她是看在李英英能管住李正为的事上,讲到底,她也没真的指望李英英能将女儿的病治好。

李正为又正了正身子道:“李英英的哥哥即将定亲,亲家也是我们府上的下人,是杂役陈升家。

我就想着李英英刚被父亲脱了籍,又得到父亲重用,陈升家的儿子也是父亲身边的近卫,干脆给陈家人也脱了籍,就当卖个人情给李英英也是好事。”

“且这事也不难办,母亲意下如何?”

赵氏略一沉思,儿子说的也是在理,放出去几个下人也不是什么大事。老爷现在看重李英英,现在对她施恩,想必老爷也是乐见其成。

"你想的周到,这个事我来办吧,你多空些时间读书去。"赵氏挥了挥帕子道。

“好,得了母亲的话那我便安心读书去了。”说着,李正为就起身告退回了自己的书房。

他一走,赵氏便让吕嬷嬷将陈家人的奴籍去找出来。

又吩咐了茯苓唤李总管过来,让他将陈家人手上的差事另找人补上,做完今日就不必上工了。

府外

李家人来到大兴街上,因着中饭吃晚了,所以今日就李英英家还未出摊。

李家的摊位前围了好些人,一个老熟客眼尖的老远就看到李父来了,扯着嗓子喊道:“老李啊,你终于来了,我和老张都在这等一炷香的功夫了。”

老张道:“是啊,我还赶着回去呢,你今日要多送我些辣条啊。”

有人开了头,其它等着的人也跟着附和,沸声一片。

李父和李母表情淡定,似是见怪不怪了,还跟几个熟客打招呼。

李英英看着李父和客人热络的样子,心里感叹这家里家外咋就跟换了一个人似的呢。

李母将辣条外包装一一打开,拿出一种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架势。

李大俊不知从哪里抱出了一个方木桌,文杏和春杏熟练的将辣条都拿到桌上。

李父和李母将杂乱无序的人群分队排好,文杏拿出纸笔,坐在桌角开始记今天的账。

李大俊收钱,春杏找零。收了钱的李大俊大喊一声:“张大,三十包辣条。”

这一嗓子出来,文杏便开始记账,李母也开始分出三十包辣条给李父,李父便开始装袋。

那交了钱的人就往右边去,全程看着李母和李父将辣条打包好,提了就走。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交易流程。

李英英挑不出什么问题,也插不上手帮忙,想到这里离新宅也不远,好几日没去了就想去看看。

跟李母知会了一声,李英英便小跑着走了。

只拐了两个弯就到了新宅前,李英英看着簇新的门匾,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地儿。

她拿出储物戒指里的钥匙,开了大门在院子里逛了一圈,又看了看自己在几处院门留的印记,都还在,没人溜进来。

她放心来到大门处,就要去找李父李母,就听到门口有人吵嚷。

“你这价格给的这样低,还不如去抢钱算了。”

另一人道:“你这院子说是两进,只有正院算大,这是什么两进院子,给你两千两就是天价了,你就问问吧,看看还有谁比我的还高。”

李英英一开门,就看一个黑脸的汉子从门前过去。

隔壁院门口还站着一个中年人,方才与黑脸汉子吵嚷的应该就是这人。

中年人一看李英英出来,打了声招呼:“哦呦~你是李家的人啊,这屋子买了也不见来住嘞。”

李英英边锁门边道:“还有事腾不开身,想过些日子再搬。”

那中年人倒是不忙,看李英英都锁门了,又开了一个话头:“娘子,你家这屋子买成多少钱?”他看李英英的穿着不似仆人,又手握大门的钥匙,想必就是主家人,所以才问了这话。

李英英笑了笑道:“这房子是别人送的,我不知晓。”说完他提起裙摆就要走,那人又道:“我是张员外家的管家,我家员外不日就要随女儿去扬州,这屋子就要卖了,你身边有人买房吗?”

李英英不喜多事,她正要回绝,一想到陈家就要脱籍也要房子落户。

她看了看这房子,门口整洁还有门房,也是打理齐整的人家。便道:“急卖的话,那我看看。”

那管事有些愣住,没想到他只是随口一问,还真有人要买房,欣喜的道:“急卖、急卖的,娘子你要买房?”

“我替嫂子家的人看看,现在可方便?”李英英已走到隔壁院的门口。

“方便的。”管事点点头,又马上让出身,坐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英英点点头,踏过门槛从正门进去了。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