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我这里有一份奏本,请叔大兄先看看吧。”
下午散衙前,首辅值房里,三位阁臣又按照之前的惯例来到这里,把一些吃不准但又不是特别紧要的奏疏带过来,大家商议着给出票拟或者意见。
魏广德拿出来的,自然就是那份兵部送来的文书,询问缅王等敌酋被押解到京后该如何处置。
定下来处置策略,才知道该交给刑部还是由礼部着手操办献俘大典。
张居正接过文书快速翻看起来,脸上神情并没有变化。
等他看完后,从表情上是看不出此时他的态度的,而他也只是随手递给了旁边的张四维,说道:“子维也看看吧,说说意见。”
文书传递到张四维手里,他看了眼其上内容,也是丝毫不惊讶。
早就知道西南明军活捉了敌酋缅王莽应龙和其子,还有一大堆缅甸大部族首领,这些人也是这次力主攻明的主脑,现在落到明军手里,自然是不能轻饶的。
不过,张四维之前也确实没考虑过该如何惩治他们。
毕竟,涉及兵事,以前都是魏广德在主导,少见的这次魏广德把事儿拿到这里来商议。
等张四维看完后,抬眼看着魏广德小声问道:“魏次辅,不知你是有何顾虑?”
他明白,别看那什么莽应龙在南洋似乎很牛逼,现在落到大明手里,生死还不是在他们一念之间。
魏广德拿不定主意,那肯定是有什么顾虑,让他不好做出取舍。
魏广德闻言点点头,说道:“杀莽应龙很简单,但是我不得不考虑南洋及周边藩国的反应。
虽然我们大明视缅甸为我大明分封的土司,算不得一国,但他们不这样看,缅甸那就是个独立王国,和他们一样的。
否则,当初缅甸东攻老挝、暹罗,那是不是就是我大明在出手打他们?
而且,如果缅甸宣慰司是大明领土,那老挝呢?
是不是我大明在内战?”
魏广德说到这里就一阵苦笑,只能说明初对缅甸方向那些实权土司的册封太过草率,虽然给了大明管理当地的机会,但也留下诸多祸患。
“善贷,此事”
张居正开个头,却也哑住。
大明做什么事儿,都要先讲个理,法理上得说得通。
缅甸方向几个土司顶着“三宣六慰”之名,也实际上是行“朝贡”之实,从大明对缅甸宣慰使的称呼也能看出,实际上大家私底下都称其为“缅王”就能看出。
宣慰司和承宣布政使司是不同的,明朝时承宣布政使辖区是地方一级行政区,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在正式文件中,也避免使用元朝的“行省”一词。
明代的宣慰司,是在取销蒙元时期内地宣慰使、宣抚使的基础上形成的,进而成为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机构。
其隶属关系为布政司下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其行政、军事和司法又处于该地区三司及后来督抚、镇守总兵的严格监管之下。
司长官的袭替必须要经过朝廷的任命,随时服从朝廷征调,定期对朝廷进行朝觐纳贡,土兵要听从朝廷的调拨。
但“三宣六慰”又并没有按照这个规矩来,虽然司长官的袭替依旧要经过朝廷的任命,但其他基本上都不必遵守。
相对来说,老挝宣慰司还数十次主动进行朝贡,而缅甸,自始至终进行的朝贡次数屈指可数,完全游历于大明之外。
虽然名义上,其归属云南布政使司管辖,但实际上根本就管不到对方。
“善贷,你是觉得严惩缅王,可能影响到南洋及西洋诸国对我大明的看法?”
张居正忽然插话道。
“是啊,到底该如何看待莽应龙的政治地位,着实让我头疼。”
魏广德坦言道。
“既然我们是把缅甸视为是我大明疆域,那就不用去管别人的看法。
眼睛长在他们身上,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张居正这话,是学魏广德早前说过的话,自己说出来倒是觉得很有意思。
“我们只按照对我大明最有利的说法去用,对我们有利的就拿出来用,不利的就不说就好了,他们还该追问否?”
张居正继续说道。
或许,因为这次的“夺情”,让张居正的心终于硬起来。
脸皮、面子这些东西,要来做什么?
“留下他们,终究是个祸患,不如一了百了,先除之而后快。”
张居正直接说出他对此的看法,准备直接把人都处置了。
魏广德和张四维都只是深深的看了眼他,就纷纷点头。
“那就让礼部准备献俘大典,把他们除掉,也让藩属国都看看,背叛我大明的下场。”
魏广德先前只是担心处死缅王等人会让其他国家认为大明太过残暴,不利于以后大明的外交。
试想,如果别人处处防着你,就算你无心对其有歪心思,也会觉得心里不舒服。
实际上,魏广德还真没有继续向外扩张的意图,而只是想把大明的海外藩属国经营好,避免他们沦为欧洲人的殖民地。
嗯,他们,只能留给大明。
“这次除了藩属国,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是否也要邀请?”
魏广德忽然问道。
说到这里,魏广德还想起之前他和谭纶等人聊天时提到大明下西洋活动,可能触动了葡萄牙人的利益。
虽然他们打算先防备着一手,尽量先不和欧洲人爆发正面冲突,但这事儿还是得在内阁知会一声才好。
于是,在张居正和张四维说话前,魏广德又把之前和谭纶他们聊天的事儿说了下,注重强调海外了解到的情况,特别是葡萄牙人自西方而来,而西班牙船队自东方来,在东方还有一块比大明辽阔无数倍的广袤大陆被西班牙人征服的事儿也一并说了。
“东方真有这么的大陆?”
张居正还在震惊之余,张四维先反应过来,反问道。
“确实有,西班牙人带着成船的银币从东面那个大陆过来和我大明进行交易,采购南洋的香料,那些金银其实都是那片大陆所开采。
锦衣卫和南海水师都已经确定西班牙人‘珍宝船’的存在,他们每年来吕宋一次,运来大量银币。”
魏广德开口道。
“我们能去吗?”
张居正忽然问出一个让魏广德始料不及的问题来。
“去是一定能去的,就西班牙国家的体量,他们能控制多大的范围?”
魏广德不屑答道,随即又马上摇头道:“只是那珍宝船的航行线路被严格保密,我们找不到航海图,一切都是惘然。
要知道,在大海上航行,需要考虑诸多因素,风向和海流,一个不好,就会导致整船人丧命海上。
也就是说,我大明要到达东边大陆,务必获得西班牙人的海图,根据航海图航行,还得防备海上被其舰队拦截抢掠。
上了陆地,他们都是商人,可在大海之上,商人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海盗。”
“知会锦衣卫,想尽一切办法获得海图。”
张居正斩钉截铁说道,“善贷,西班牙蕞尔小国,依你所说,他们在海外拥有数十倍百倍于他们的国土,还都是抢来的,他们靠什么统治这些地方?”
“那些地方比较落后,就比如小琉球般,上面就是一些土人,不通实务,一手大棒一手甜枣,很容易就让他们听命于人。
至于国土太大,那是他们的国王给了这些海外领地的总督最高权限,他们有很大的权利,很多行动只需要事后报备。
除非,遭遇到非常强大的对手,就比如我大明这样的,需要提前知会本国国王,请求调集更多的士兵和战船才有把握拿下。”
魏广德解释道。
“他们还曾对我大明有狼子野心?”
张四维听出来点东西,急忙追问道。
“吕宋总督就曾起过,只不过知道葡萄牙人两次被我大明水师打败,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魏广德解释道。
这些,其实在马尼拉不算秘密,许多西班牙人之间也在传递这样的消息,自然就被锦衣卫侦知。
只不过只是一些聊天所透露出来的情报,并没有真凭实据。
想想也是,所谓真凭实据,除非大明能够占领马尼拉的总督府护着是西班牙国王的王宫,搜查他们之间的书信才能找到。
但这怎么可能。
张居正闻言,低头沉思起来。
魏广德看到这,也在思索,张居正主张杀莽应龙,现在看起来似乎也是最好的选择。
就是,万历小皇帝才继位几年里,就连杀两个敌酋,会不会传出暴君的名头。
只是魏广德想到这里,就洒然一笑。
史书可不会乱编,这年头小皇帝才多大,都没有亲政,这段时间里杀的人,虽然也会算在他头上,但明眼人也会明白,都是他们这些辅政大臣的主意,其实和皇帝无关。
终于,张居正抬头,魏广德和张四维都打起精神看过去,只看到张居正开口说道:“那莽应龙和逆贼的追随者,一个都不能犯过,要大张旗鼓杀。”
“首辅大人.”
张四维急忙开口唤道。
张居正摆摆手说道:“诚如善贷所言,如今天下有变,周围不再是我大明一家独大,已经来了两头恶狼。
就他们在东边大陆所为,就让我大明不得不防。
加之船坚炮利,那些藩属国中难免没有人会为了小利选择与其合作。
杀了这帮人,给藩属国宵小看看,反叛我大明的下场。”
张居正这话,说的其实很准确。
周围藩属国国内,绝对不是铁板一块,应该和大明一样,也分成两个甚至更多的势力相互制衡,以此才能保持稳定。
一家独大,只会出现在王国建立初期,创建者凭借强大的实力威慑所有人。
而之后,这样的环境一定会逐渐转变,不能维持。
而一旦这些势力和夷人合作,新的王国就可能倒向夷人而不再是我大明。
至于藩属国被夷人侵占,张居正已经不考虑,因为魏广德已经在吕宋和旧港驻军,有南海水师在,朝廷随时都能知道南洋情况,自然也会有所应对。
最起码,不准夷人侵占藩属国是大明的最低要求。
生意可以做,但是大明的藩属不能碰。
“我大致是这个看法,反正时间还早,大家这两天也可以再想想,有异议,明后两日可以再讨论。”
张居正开口说道。
他这么说,算是把此事画上一个句号,暂时就不再提了。
不过,等议事结束后,张四维起身告辞,魏广德也准备离开时,张居正还是把魏广德叫住。
“善贷,留你下来,就是说两件事儿。”
等张四维离开,张居正单独和魏广德说话,伸出两根手指说道,“一是东边大陆的海图,要不惜一切代价弄到,我大明太缺白银了。
之前你说东边大陆有无数金银矿藏,这些都是我大明急缺的。
既然他们不会采,与其便宜夷人,不如让我明人来拿。”
魏广德微微点头,随即还提醒道:“叔大兄,其实倭国的金山银山也是不少。”
“那边还不够乱,我大明贸然出兵还不合适,何况,暂时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银钱支撑着的战争。
除非动用常盈库,但那是在国家面临大战威胁时才能动用的。
进攻倭国,就使用常盈库的银子,户部、礼部、都察院那些衙门都不会支持,就算告诉他们倭国有金山银山,他们也会视而不见,只会私下组织船队前往贸易。”
张居正摇头道。
“你要知会工部,未来数年,工部主要精力要转移到造船上,大明需要更庞大的船队,完成东海和西海水师的发展。
取倭国和东边大陆,就需要东海水师能拿得出手才行。
当然,南海水师也要提供协助。
而西海水师,则主要应对来自西洋的夷人船队,务必保证大明和西洋诸国的海上交通。
清丈田地是要固本,大力发展海外贸易获得足够收益,朝廷才有财力发展水师船队。
这点,我不如你看得远,但也能感受到来自大海的威胁确实太大了。
我们不能再禁海,如同正统朝那样直接废弃下西洋的决议不能再有。
否则,断然没有西夷诸国发展的可能。”
魏广德只是微微点头,实际上大明水师下不下西洋,都不能阻止欧洲人的大海航,毕竟穷疯了,就无所畏惧。
“第二件事儿,还是之前和你说的整饬学政之事,我以为也不能耽误”
随即张居正把话头又转回来,继续说道。(本章完)